自古道路交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梦想与希望,串联着发展与繁荣。名城因名校而群贤毕至、人杰地灵,名校因名城而滋育涵养、根深叶茂。高校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产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为校地双方都带来了无限可能。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
9月9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启用;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正式开通。
江东福地金坛,因高校、高铁的到来,
迎来“两高”时代,
而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常州“532”发展战略,奋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常金同城化等重大历史机遇,锚定“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发展定位,以“五大行动”为引领,勇当“两湖”创新区主战场、争做“新能源之都”主力军,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坛新实践。
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以“碧湖映月、山影游镜”为设计理念,展现金坛特色的山水站前广场景观。候车大厅融入了大量金坛元素。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定制的浮雕墙面生动再现了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的百米长卷《大运河》,现代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巧妙结合。
金坛站不仅是辖区内第一座高铁站,也是沪宁沿江高铁全线唯一采用“十字共站”设计的高铁站点。远期,镇宣铁路(连镇铁路南延段)将与沪宁沿江高铁在金坛站形成“十字交叉”,共用该站。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后,旅客可在不到200米范围、3分钟时间内,轻松实现高铁、长途汽车、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间换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零换乘”。
高铁一路串起武进、江阴、张家港等多个全国百强县(区),打通了沿线经济发展、区域协作的“大动脉”,驶入“高铁时代”的金坛进一步拉近了与南京、上海之间距离,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坐落在长荡湖畔的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启用后,1.5万余名师生已经陆续进驻。未来,这里将紧密对接地区产业,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将深度融入常州“新能源之都”、“两湖”创新区建设,通过优势学科延伸交叉,重点发展新工科、新农科、交叉学科,重点建设智慧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国家安全等领域方向,开展复合交叉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实现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百年名校遇上科教名城。当前,金坛正加快推进华罗庚创新中心、华罗庚科学城建设。位于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北侧的华罗庚科学城首开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0亩,将重点依托河海大学科教资源,打造集技术研发、项目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科创载体,持续打响华罗庚科创品牌。9月26日,华罗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以创新中心启用为契机,金坛向海内外人才抛出橄榄枝,激发地区高质量发展最强动能。
作为常州最为年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随着“两高”时代的到来,金坛城市能级迎来新一轮跃升。近年来,金坛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五新产业”,大力培育“微笑园区”“微笑平台”“微笑企业”,为常州冲刺万亿GDP、打造新能源之都贡献“硬核”支撑。
攀高逐新,向高而行。金坛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为代表的一批实体经济正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金坛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为常州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贡献近“半壁江山”。
在本月18日举办的2023年“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上,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重点向古都西安高校的学子们推荐了金坛的区位、产业、科创、文旅、服务等核心竞争元素,尤其是“高铁+高校”的强强组合以及“五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高校学子的关注。招聘会上,金坛38家企业提供了近千个岗位,共收到简历760多份,达成就业意向460多人。
一切改良,以交通改良最有实效。随着金坛高铁枢纽效应显现,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的金坛必将加速崛起。放眼更大格局,金坛接入高度密集的长三角铁路网,也由此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引导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向金坛集聚,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蓝图将绘就得越发多彩。
来源:常报新媒体
文章看多了有点累?微信扫码看点不一样的东西
或微信搜索市体改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