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信息

长三角41市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谁“跑”得更快,哪座城市实现“超车”?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市体改研究会 浏览次数:947 字号:〖

长三角41市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全部出炉!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上海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5座破万亿城市齐头并进,24市增速跑赢全国增速,还有多座城市实现争先进位。

41市经济“成绩单”的数据背后,透露出区域经济的哪些变化?一起来看。


图片


01

“苏大强”真的强


2022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四分之一的比重,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具体到长三角41市经济运行上,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增长。
先从经济总量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依然高居第一。2022年三季度,上海加快推进经济恢复重振进程,经济总量达到30956.65亿元,经济运行实现“V型反弹”。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规模,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5座城市处在超万亿的“第二梯队”。
再从所属省份来看。前三季度的GDP前10强中,江苏所辖地市上榜6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浙江2座,是杭州、宁波,安徽1座,是合肥。在经济前20强中,江苏占据半壁江山,有10个城市上榜,“苏大强”是真的强。

最后从经济增速来看。41市中有24个市增速跑赢全国前三季度增速3%,其中,安徽有11个市,浙江有8个,江苏有5个安徽各市奔跑势头强劲,关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在前三季度,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全国快1.9个百分点,居长三角第1位。


02

经济榜单上的新变化


对比2022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榜单上出现了新变化。
图片
机械制造业是徐州的重要支柱


首先是徐州赶超了温州,徐州进入前10位。
徐州上升得益于强劲的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徐州的重要支柱。再加上“十三五”以来徐州强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4.3%的二产增速领跑徐州全市经济大盘,由上半年“低于全省”转为“高于全省 1.2个百分点”。
图片
芜湖


其次是芜湖赶超淮安,进入前20位。

前三季度,芜湖排名长三角城市第20位,经济总量达到3366.74亿元,增速3.6%。近年来,芜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一系列新的手法步法打法赋能产业发展,“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紫云英人才计划”等举措优化经济结构,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芜湖市经济增速就达到了长三角城市第一位。


03

万亿城市宁波“跑得快”


虽然今年疫情冲击对长三角影响很大,国际市场波动也造成产业链供应链屡屡承压,但41市都非常努力,主要经济数据环比不断上升。有专家认为,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进出口表现强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具体到头部城市来看,浙江宁波是长三角经济万亿城市和前十强中唯一增速达到3.5%的城市。放到全国来看,宁波已连续4个季度领跑万亿城市俱乐部。
宁波跑得快的动力在哪?
图片
宁波三江口


宁波作为典型的制造业大市,首先是工业经济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市场主体正不断壮大,前三季度规上企业新增数量保持浙江省第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2.7%,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8.8%、31%。
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在政府投资的有力带动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三是服务业对经济回升的贡献突出。前三季度,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3%,高于上半年1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6%。
四是外贸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宁波外贸进出口受复杂国际局势影响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25.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6243.3亿元,增长12%;进口3381.8亿元,增长7.2%。

宁波是外贸大市,受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相对突出。在此情况下,三季度全市重点行业回升向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充分体现了宁波经济较强的发展韧性。


04

舟山增速保持第一

池州、滁州表现亮眼


2022年前三季度,舟山市增长8.8%,增速快于浙江省5.7个百分点,在长三角41市中居第一位。在2022年上半年,舟山经济增速就是长三角第一。  
图片
舟山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舟山主要得益于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高于上半年2.8个百分点,高于浙江省平均18.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58.5%。民营经济支撑有力,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7.4%,增加值占比8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个百分点。
池州增速位列第2,达到5.6%;滁州位列第3,增速达到5.3%。
究其原因,两市位于皖江城市带上,都在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把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稳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滁州积极主动对接南京大江北战略,在产业链上招引落户大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图片
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池州、滁州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都是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比全省高8.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比全省高8.7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3位。新入规上工业企业108户,同比增加29户,实现增加值增长274.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2%,分别居全省第3、4位。
图片
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滁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5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
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实体经济上。长三角41市要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就要全力以赴“拼”经济,拉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胜,真正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三大引擎之一的责任,发挥出引领全国的作用。

文章看多了有点累?微信扫码看点不一样的东西

或微信搜索市体改研究会